七台河矿业公司从挖“掘”到挖“潜”
变了一个字,牵住经营的“牛鼻子”
“巷道在一米一米延伸,产量在一吨一吨增加。”新立矿40201掘进队小班班长张凡红带领矿工从掘进工艺改造入手,将1.8米钎杆改为2.5米钎杆,一个小班多进0.2米,3个小班多进0.6米,在其他方面不变的情况下,仅优化打眼工艺一项,一个月就能多进18米,提高了工效,提高了工资,最高的月工资增加2000元。
喜滋滋的不仅仅是张凡红一个人。新立矿44003采煤队这个原本月计划生产1.8万吨的采煤队,月末有望达到3.1万吨,产量在一吨一吨增加,工人钱袋子在一点一点鼓起来,采煤工人平均工资可达到了上万元。
新立矿的变化只是七台河矿业公司的一个缩影,“公司地质条件差、队组多、采掘工作面多,只靠个别主力采面提高产量不现实,要发挥整体优势,拧成一股绳,每个小班多出50吨煤,产量效益就上来了。”这笔账算得细致。
作为国有大型煤炭公司,煤炭产量关系盈亏平衡。“开采条件无法改变,但煤矿管理空间很大,就要在每个环节上挖潜,破解产量下降的瓶颈难题。”公司新任领导班子带领相关部门逐矿开展安全生产调研,针对生产管理薄弱环节和人员分配不合理等情况逐一分析,逐面研究分析影响生产的环节,充分挖掘公司现有的资源和优势,以期激活安全、质量、效益、效率、科技、结构、资源、队伍等各方面潜能,使要素配置达到最佳。
在实际工作中,他们认真研究提高单产单进的措施和办法,找准制约生产的难题,从技术上突破,工艺上改进,工序上优化,提高工时利用率;理顺生产环节,树立“降低设备故障就是效益”的理念,大力实行包机制、点检制,不断提高设备开机率;注重培育重点队组,在超前治灾、人员调配、工序布置、政策指导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,为重点队生产打快速、创高效创造条件;超前做好生产准备,优化生产秩序,抓好正规循环,抓好工资分配,制定激励政策。
他们从提高掘进单进水平入手,健全完善管理制度,不断加强出货和放炮管理。为加强运输环节管理,他们紧密衔接工序,确保运输安全畅通;为强化放炮管理,他们狠抓掘进打眼质量,严格按照标准施工,认真研究炮眼的利用率,缩短掘进打眼的时间,加快生产循环进度,提高正规循环率,发挥队组最大潜力,提高工效、提高单进。他们还提出:树立大人力资源理念,统筹整合人力资源,稳妥有序地把新富矿、向阳矿、胜利矿三个停产煤矿闲置人员补充到其他7个煤矿,有效缓解了采掘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,对公司提升产量提供了强力支撑。
产量不是拼出来、抢出来的,七台河矿业公司以科技创新推动煤炭生产,充分发挥了技术创新工作引领作用,认真分析充填开采工艺和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技术的经济效益,算好投入产出经济账,在保证安全和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,在龙湖矿试验充填开采技术,解放“三下”压煤,提高煤炭产量、实现创收增效。在充分考虑致灾因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自动化采煤技术,解决自动化采煤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,同时按照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思路,加大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,积极推广截煤机替代炮采,提高机械化水平,释放安全产能。(赵壮志)